当地时间8月2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会见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如何做到领会到位、落实到位?总书记指明了重要的方法论——既要抓实当下,解决好当前发展稳定面临的突出问题,又要有长远谋划,扎实推进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积极解决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做好新疆工作,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特别重要。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才能巩固。加快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更好把发展成果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增进团结上,让新疆同全国一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新疆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润疆,就是要从根本上切实解决政治认同、人心向背的问题。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相辅相成,这是被历史证明的道理。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光伏等产业园区。加强新疆与内地产业合作、人员往来。现在去哪儿都方便,我想明年就退休呀,享受享受生活。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秋生说,只有结合实践,才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升到新的高度。南沟村塞北牧场内的航空育种巨型南瓜和观光步道。为了充分激活南沟村的发展潜力,今年年初,村里的塞北牧场内新修了观光步道,种植了20亩航空育种巨型南瓜。清华大学探微书院11名师生在南沟村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示范园区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人民网 白鸽摄安塞区针对防雹网安装有普惠政策,一亩地4000元,政府补贴2000元。一天下来也累,但是心情好,赚钱呢么。

回校后,我们会积极参与实践成果总结分享会,把新时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传播给更多同学,激励更多同学坚定理想信念,未来更好地完成学业,向着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傍晚的夕阳洒在山壁上,打出一道金黄的光影,晕染出温暖的底色,远处天高云阔,山色如娥,南沟村正阔步走在新征程的大道上,绘出靓丽的新时代答卷。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张光红介绍,南沟村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示范园区今年引进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建设了可视化追溯、气象观测、土壤营养速测等大数据平台,打造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一体的三化智慧果园。
生活掀开新篇章 老乡钱袋鼓起来总书记来到我们果园里,他又问吃来又问穿,还问苹果能卖多少钱……赵永东今年67岁,个人种植20亩果树,也是苹果种植产业的第一批受益人。清华大学探微书院辅导员、公管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张世迁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沟村考察时称赞道。这些湖羊吃的都是苜蓿草,卖的时候能卖个好价钱,游客带着娃来体验亲手喂羊的感觉,也别有一番趣味呢。
给苹果套袋,可以有效预防苹果病虫害、保持果皮细嫩光洁、降低果实农药残留。人民网 白鸽摄去年我年收入有5万多,今年光袋子就套了13万个呢。

人民网记者 魏鑫摄今年以来,我们把水肥一体化系统和大数据监测平台结合起来,能够对树体养分精确诊断,及时补充所需营养,确保树体健康生长。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沟村考察时与他进行了亲切交流,赵永东连夜编了首歌儿出来。
羊粪是果树生长的天然肥料,游客来到这里还可以与羊互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南沟村,成为这座村庄华丽蜕变的见证者。听到村民们说套了不少苹果袋,张光红也跟着笑,可以着呢,今年能赚不少啊。产就是发展产业,如今,南沟村拥有现代农业、劳动教育、乡村旅游三大业态,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活干。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果园更有科技范儿 乡村产业红起来今年套了多少袋子?在南沟村党群服务中心,驻村干部张光红冲着电话那头喊,晒得黝黑的脸上挂着爽朗的笑,特有的大嗓门一听就是陕北汉子。这是26日下午,习近平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苹果园同老乡们亲切交流。
人民网 白鸽摄此外,南沟村产业发展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赵银山和胡永平老两口是高桥镇高桥村的村民,现在负责塞北牧场内羊场的管理工作,每天照看近200只湖羊,一个月能挣6000多元。谈起这些年村上的变化,高仲生毫不犹豫地说道:那肯定好,一年赶一年好。
张光红说,我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关怀和嘱托,进一步提升南沟村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做大做强苹果产业,让更多人的生活过得像延安苹果一样红红火火,甜甜蜜蜜。南沟村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示范园内。
安塞区果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治海表示,南沟村还有特定优惠,我们负责购买所有物料,村民只需雇人安装即可。清华大学探微书院2021级本科生戴逸尧坦言,看到南沟村的第一眼就让他改变了对黄土高原的刻板印象
一天下来也累,但是心情好,赚钱呢么。课堂走进果园里 劳动教育实践热起来采访间隙,3辆大巴车从南沟村村民委员会旁的环山公路驶过,约摸一刻钟后,张光红的手机响起。钱袋子越来越鼓,赵永东的日子也越来越舒心。挂完电话,张光红抱歉地说。
我以前当过教师,今年开始给来村里体验劳动的学生们讲解农业基础知识,一节课200元,一年下来又能赚1万。有个培训团队来了,我需要去园区给他们讲课。
产就是发展产业,如今,南沟村拥有现代农业、劳动教育、乡村旅游三大业态,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活干。其他村民也在一旁打趣道。
人民网记者 魏鑫摄今年以来,我们把水肥一体化系统和大数据监测平台结合起来,能够对树体养分精确诊断,及时补充所需营养,确保树体健康生长。生活掀开新篇章 老乡钱袋鼓起来总书记来到我们果园里,他又问吃来又问穿,还问苹果能卖多少钱……赵永东今年67岁,个人种植20亩果树,也是苹果种植产业的第一批受益人。
特就是办出特色,在革命老区延安、在南沟村,把苹果产业办出自己的特点。走上一段路,就到了村民高仲生家的果园,园子里除了苹果,还种了樱桃、葡萄、西瓜等,平日里吃一口自家种的水果,那叫一个甜。这些湖羊吃的都是苜蓿草,卖的时候能卖个好价钱,游客带着娃来体验亲手喂羊的感觉,也别有一番趣味呢。自苹果产业发展以来,南沟村稳步走上了致富路,收入一年比一年高,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950元,今年预计能达到22000元。
南沟村的山是绿的,水坝里的水是清澈的,跟以前千沟万壑、黄土飞扬的老照片相比,能够清晰地看到我国总体生态环境的变化,非常震撼。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秋生说,只有结合实践,才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升到新的高度。人民网 白鸽摄去年我年收入有5万多,今年光袋子就套了13万个呢。
张光红介绍南沟村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示范园内的水肥一体化设施。人民网记者 魏鑫摄深入实践,戴逸尧对乡村振兴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土就是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在南沟,就是苹果产业。 |